——“以體育促和平、促團結、促包容”主題展示側記
本報記者 林 劍
日前,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六場平行分論壇,來自約14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位中外嘉賓圍繞文明交流互鑒的多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為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貢獻智慧與力量。
“文明交流互鑒與人民相知相親”分論壇中舉行了“以體育促和平、促團結、促包容”主題展示活動,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短道速滑奧運冠軍楊揚,武當太極傳人杰克,中國拳擊隊功勛教練勞爾,游泳奧運冠軍潘展樂,中國男足前主教練米盧,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納瓦爾·穆塔瓦克等圍繞自身經歷講述了生動的體育故事,彰顯了體育在促和平、促團結、促包容方面的獨特作用和綜合價值。
以體育促和平
楊揚的故事從“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的身份講起:去年她探訪了肯尼亞卡庫馬難民營,在那里邂逅了一支女子足球隊,即便被戰火撕碎了家鄉,她們也未曾放下對綠茵場的熱愛;無論環境多么艱苦,她們從未停止奔跑。她們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是體育運動將她們凝聚在一起——她們在汗水中消解隔閡,在配合中建立信任,用奔跑的腳印在難民營里踩出一條“和平小徑”,悄然推動著和平社區的建設與發展。
“這就是體育的魅力,也是體育促和平的生動寫照。當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人們在綠茵場上同球共濟,仇恨的堅冰便在協作的溫度里悄然融化。”楊揚動情地說。
以體育促團結
美國人杰克不但擁有中國名字李資根,還是一名蜚聲中外的“網紅”,其社交賬號“武當杰克”“杰克洞簫”已累計近百萬粉絲。杰克說,自己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卻把靈魂留在武當山。15年前,杰克被師傅袁師懋的練功視頻迷住,15年后,他已成為武當三豐派第十六代傳人,一名“美國道長”。“體育無關國別、無關語言,體育場上的疼痛與歡笑,才是人類最真實的‘通用貨幣’。就像師父常說的‘功夫無國界,武者一家親’,體育和武術的魅力不在于勝負,而在于它能讓不同背景的人放下偏見,為了共同的熱愛并肩前行。”
和杰克有相似感受的還有自稱“哈瓦那老頭”的勞爾。作為古巴功勛拳擊教練,勞爾2018年年底來到中國執教,從一開始不會說一句漢語,被鄭州的“辣椒油味嗆得直咳嗽”,到逐漸融入中國拳擊隊大家庭,成為大家口中的“勞老師”,并見證中國女隊在巴黎奧運會斬獲三枚金牌和兩枚銀牌!勞爾說,即便相隔12745公里,我也深信中古兩國的情誼將日益加深。愿體育繼續將我們緊密相連,愿我們的每一滴汗水和努力都能澆灌出更多和平與歡樂的果實。
以體育促包容
巴黎奧運會賽場上,潘展樂是泳池中最大明星之一。但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一句“Great swim!(游得好!)”。“100米自由泳決賽后,當我筋疲力竭觸壁抬頭,鄰道澳大利亞勁敵查爾莫斯(Kyle Chalmers)已向我伸出手臂,伴隨著那句由衷的祝賀。目光交匯,是尚未褪去的拼盡全力,是巔峰對決后的惺惺相惜。在頒獎儀式上,查爾莫斯主動和我握手,還在賽后關注了我的社交賬號。我曾對查爾莫斯說,我尊敬你,你是我的偶像。而這次比賽結束時他對我說,現在你是我的偶像。”
“泳道中,我們是狹路相逢的對手,分秒必爭;上了岸,那份共同以全部力量挑戰人類速度邊界的純粹追求,讓我們更像是共享榮耀與汗水、彼此尊重與敬佩的同行者。當不同膚色、發色、瞳色的我們,為了那同一個‘更快’的目標,心無雜念、全力沖刺時,外在的差異在全力以赴的光芒前微不足道。”潘展樂的發言贏得了現場經久不息的掌聲。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國男足前主教練米盧也來到了現場。談及足球,談及中國,年過八旬的米盧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說:“在我跨文化的足球執教經歷中,中國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曾經工作過的國家,更是一個讓我深深熱愛的家園,這里的每一座城市、每一段歷史文化都讓我著迷。”當被問及應如何促進文明對話,米盧表示,“最重要的是與世界建立連接,懷揣夢想,全力以赴,邁出堅實的每一步,態度決定一切。”
在總結環節,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納瓦爾·穆塔瓦克表示,我贊賞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的遠見卓識,這是中國推動相互理解與和平共處的有力見證。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同樣功不可沒,從北京2008年奧運會,到南京2014年青奧會,再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奧林匹克精神,有力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繁榮與發展,為體育促和平、促團結、促包容注入了強大動力。在未來的日子里,讓我們以體育為紐帶,進一步深化和平、團結與包容的理念,讓奧林匹克的光輝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體育力量。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