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藝歐
“中國之行感覺太棒了,完全超出預期”“希望匹克球讓我們兩國人民更緊密”……聽到美國匹克球愛好者發出的這些贊嘆,便更能理解匹克球這項運動的價值。從球場到心橋,匹克球讓人心相擁。
匹克球1965年在美國誕生,2020年后呈現井噴式發展,以易上手、趣味性強等特點很快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近年來,匹克球在中國的發展也進入快車道。中美民間匹克球交流活動6月先后在長沙、武漢和玉溪舉行,20余名來自美國的匹克球愛好者以匹克球為媒,來華交流比賽。
埃文斯是一位有乒乓球基礎的匹克球愛好者,他的乒乓球技術相當不錯。“上世紀70年代時,來自中國的乒乓球代表團來訪,當時我還是小孩子,得到了與中國乒乓球冠軍交流的機會,那就是‘乒乓外交’。”他接著說,“希望匹克球也能發揮同樣的作用,讓我們更親近。”
海西因為工作原因來過中國幾十次,甚至還能說一點簡單的中文。以運動的方式與中國產生聯系,和之前做商貿的感受截然不同。在他看來,匹克球運動的價值不僅在于競技,更是一種交友的方式。“這次因為匹克球來到中國,我在各個城市又交到了很多新朋友。”
海西對中國人的印象是堅毅、善良,而這也成為訪問團的“群體記憶”。肖峰是此次交流活動的組織者之一,他分享了一個小插曲——在長沙比賽時,一位球友的包遺落在了場地,直到第二天才發現。通知主辦方后,很快就找到了這個包。“一位保潔員撿到了這個包,任何物品都沒有丟失。”當他在大巴車上把這個消息告訴球友們后,大家喊道:“中國真安全,我們愛中國。”
以匹克球交流為紐帶,外國球友開始真正了解真實的中國和中國人。肖峰介紹,中國行之前,一些球友認為中國很神秘,甚至還感到一點點畏懼。來到中國后,他們對中國有了更直接和更深刻的感受。
這次訪問團的成員來自美國不同的州,他們能夠走到一起就是因為匹克球。一位來自佛羅里達的華裔球友指著另一位來自德克薩斯州的球友笑著說:“如果不是匹克球,我們很難有交集。”
這位來自德克薩斯州的球友名叫洛根。他坦言,原本沒有專程來中國旅游的打算,但一位匹克球好友發出的邀請讓他動了心。總結此次中國行,他說這是值得一生銘記的一次旅行,“來到中國后感覺太棒了,完全超出了預期。”
如果沒有匹克球,這些人很難走到一起;如果沒有匹克球,大家更很難相聚在中國。匹克球作為近年來在美國發展最快的項目之一,在中國的熱度也迅速躥升,人們對于這項集競技、娛樂、互動于一體的運動所產生的共鳴是相通的。正所謂“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小小空心匹克球,足以承載跨越重洋的真情與共鳴。
從“乒乓外交”到“匹克球紐帶”,體育交流的故事,仍在繼續。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