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熱情高漲,健康消費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擴容。
本報記者 趙 萌文/圖
健身產業作為健康產業的重要分支,正面臨“卷質量”贏未來的關鍵機遇。
近年來,一方面,人口老齡化與慢性病增多催生多樣化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國家多項政策對健康產業的持續扶持為行業注入動能。尤其在“體重管理年”等政策催化下,全民健身熱情高漲,健康消費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擴容。健身機構唯有以高質量服務與創新模式突圍,方能在這一市場革命中搶占先機。
開啟黃金時代
有人預言,未來十年是健康產業的大爆發期。這一領域不僅潛力無限,更可能誕生新一代行業領軍者。健身產業作為健康產業的重要支柱,正面臨從“價格戰”向“品質戰”轉型的關鍵節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今年《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預付式消費經營活動監管實施辦法(試行)》正式實施,行業指導價得以明確,為無序競爭按下終止鍵。此舉不僅終結了低價惡性循環,更推動健身機構轉向精細化運營,通過提升環境品質與附加價值吸引用戶。未來,健身行業將告別倒閉潮,邁入良性發展軌道:機構在合理利潤下穩健經營,消費者則享受更優質的服務體驗。品質與價值的雙重升級,或將真正開啟健身產業的黃金時代,實現行業與用戶的共贏。
賺“來的人”的錢
樂刻旗下新品牌“無限核子健身”日前在云南省昆明市柏聯廣場開業,健身博主娜娜的探店體驗引發關注。她描述道:“進門就有熱毛巾,自由力量區寬敞明亮,陽光灑滿整個空間。上完團操課后,還能在露臺曬太陽拍照。”記者發現,該健身房在大眾點評上推出超值套餐:1天會員+免費團操課僅9.9元,私教體驗課19.9元,健身年卡+免費團操課僅需1599元,價格親民且透明。
傳統健身房的衰落印證了樂刻模式的顛覆性。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表示,一些傳統健身房依賴高額年卡(如5000元)和私教課(如500元/節),甚至通過“逼單”強迫用戶購買上百節課程,本質是“正現金流、負利潤”。這種模式導致用戶體驗差,行業陷入惡性循環。
樂刻則通過“效率革命”重構商業邏輯。韓偉以課程容量為例:“若傳統健身房每節課容納10人,樂刻通過優化空間設計和排課系統,每節課可容納20人,收入直接翻倍。”更關鍵的是,樂刻摒棄“逼單”策略,轉而以高性價比服務吸引用戶復購,真正“賺來的人的錢”。其底層邏輯與優步、愛彼迎類似——通過提升資源利用率和用戶體驗實現盈利。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言:“所謂經濟發展,并非在于為女王提供更多絲襪,而是在于使絲襪的價格低到工廠女工都能購得”。樂刻的定價策略正是這一理念的實踐,通過壓縮中間成本、提升運營效率,樂刻將健身年卡價格降至傳統健身房的三分之一,同時提供免費團操課和淋浴服務,大幅降低用戶決策門檻。此外,從進門熱毛巾、休息區到露臺休閑場景,樂刻將健身房升級為社交與生活空間,讓用戶為體驗而非單純課程付費。樂刻的實踐證明,健身行業的未來在于“普惠化”與“體驗升級”的雙重突破。
“卷質量”方法論
在健身行業迎來智能化與多元化環境的當下,無論是社交型空間、女子塑形館,還是“健身房+”復合業態,其本質仍是圍繞用戶體驗的深度重構。而真正能穿越周期的競爭壁壘,在于將“個性化服務”“專業團隊”與“數字化能力”熔鑄為一體化解決方案。
個性化服務是破局同質化競爭的關鍵。從基于會員身體數據訂制訓練計劃,到開發創新課程,再到智能器材通過數據反饋優化訓練效果,健身機構需以“千人千面”的服務滿足細分需求。例如,部分頭部品牌已借助AI算法動態調整訓練強度,使小白用戶與健身達人能在同一空間獲得差異化方案。
專業教練團隊與優質服務則是用戶留存的關鍵。教練不僅需具備專業資質,更要通過定期培訓保持教學敏銳度;而服務體驗則需滲透至細節:從智能預約系統到運動后的營養補給建議,從會員健康檔案云端管理到社群運營增強粘性,每個環節都在構建“健身即生活方式”的認知。
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管理則為行業注入新動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行為,健身機構可精準預測需求,例如根據會員運動頻次推送定制化課程包;智能管理系統則能優化資源配置,如動態調整教練排班以匹配高峰時段。一家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指出,AI健身風口已至,AI健身App和健身器材正逐漸普及,AI健身器械和健身房迎發展契機,有望輻射多產業鏈。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運動健身市場規模將達到820億元。AI在健身領域的滲透,進一步催生了行業的創新點,更讓“科技賦能健身”從概念走向現實。
未來,唯有將“人性化服務”與“智能化工具”深度融合,才能在風口之上構建真正的護城河——畢竟,健身的本質是人與服務的連接,而科技,將服務于這份連接的深度與溫度。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