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姿映初心 志愿暖銀齡
本報記者 馮 蕾
為推動“銀齡行動”在老年人體育工作中廣泛深入開展,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將于8月7日至9日在山西太原舉辦新時代“全國老年人體育銀齡行動”志愿服務啟動儀式。日前,國家體育總局老年大學(國家老年大學國家體育總局分校,以下簡稱“總局老年大學”)舞蹈表演班的學員們,正用她們的熱情與舞姿,為此次活動錄制宣傳片。
以舞為媒聚熱忱
總局老年大學匯聚了一群熱愛舞蹈的老體育人。她們不僅在退休生活中找到了精彩舞臺,還積極主動地加入到老年體育志愿服務的隊伍中來。
“表演班今年春季正式開班,有20多位姐妹,平均年齡67歲,大多數沒有受過專業舞蹈訓練,退休前在體育總局系統不同單位工作,有的是教練、有的是工人,有的是科研人員,有的是公務員,過去彼此并不太熟悉,但為了共同的愛好,大家走到一起來了。”表演班班長溫文介紹。
總局老年大學的工作得到國家體育總局黨組的高度重視,更得到了離退休干部局的大力支持,在場地、師資及相關設施等方面保障有力,即便在假期,也為大家訓練提供了良好條件。
以舞傳情鑄風骨
鐘少珍是中國跳水隊的功勛教練,曾經培養出郭晶晶等著名選手。自2021年總局老年大學正式運營,她就加入了舞蹈班。她自謙沒有舞蹈基礎,但訓練中格外認真,為記熟動作,課后常常跟著視頻反復練習。“老師和同學們互相幫扶、互相鼓勵的訓練氛圍給了我很大鼓舞。和同齡人比,大家都說我們更顯年輕。”鐘少珍坦言,跳舞讓她身體更健康,心情更愉悅。她覺得,團隊能有如今的成績,離不開大家的努力和團結,“這種團體力量,展現出老體育人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
棋牌中心退休的楊采奕,有著體操專業功底,她說:“舞蹈是肢體語言,能表達很多情緒情感。”憑借幾十年的體操經驗,在課余期間,她志愿服務,認真備課,擔當起全班的課外教練員。“我們都是老體育人,注重細節,追求卓越,就是要展示出更高的水平和更好的風采。”楊采奕說。
孫靜琳今年剛滿60歲,是老年大學年齡最小的學員,她從小喜歡舞蹈,參加舞蹈訓練讓她心情愉悅,記憶力和動作協調性得到鍛煉,身體狀況也有所改善。“老師在課上教完后,我回到家會跟著視頻反復練習,琢磨哪些動作能跳得更好。腿部力量增強了,跟著音樂流暢跳完時,全身舒暢。”她認為,大家在一起切磋交流,對身心都有很大幫助,而能把這種快樂傳遞給更多老年人,是志愿服務的意義所在。
在這個團隊里,學員們用行動詮釋著體育精神。他們自發為老年體育做志愿服務,群舞中少了誰都不行,大家齊心協力,鑄就了團結奮進的志愿服務集體。
銀齡志愿綻光彩
總局老年大學在多項比賽和活動中屢獲佳績。連續3年參加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舉辦的“迎新年 賀新春”全國老年人體育健身線上系列活動,榮獲廣場舞項目最佳展示獎和人氣作品獎;在2024年全國老年體育舞蹈類教學成果展評選中獲優秀獎。在2024年7月全國婦女基金會主辦的健康養老促進項目啟動儀式上,集體舞蹈《心愿》作為壓軸表演節目,贏得現場近500名觀眾的高度評價。這支平均年齡66歲的舞隊,迎酷暑戰高溫,體現了老體育人的精神風貌。溫文說:“《心愿》表達了藏族人民對黨的熱愛和深情,情感飽滿,極具感染力。那次演出,不到四分鐘的舞蹈,三次激起觀眾的熱烈掌聲,結尾高潮處我們和現場觀眾齊聲同唱《唱支山歌給黨聽》,現場氣氛爆棚。”主辦方特別稱贊這支舞蹈跳出了愛黨愛國的情懷,跳出了老體育人的精氣神。這正是中華體育精神和志愿服務精神的生動體現。
學員們在參與訓練和活動中收獲頗豐。在健康方面,鍛煉了身體素質,提高了柔韌性、力量和平衡能力,遠超同齡人;在精神方面,姐妹間加強交流,驅散了退休后的負面情緒,不再局限于家務,而是融入集體展現老年人的風采,也為更多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樹立了榜樣。
“總局老年大學為老年人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平臺,除舞蹈類班級,還有太極拳、健身氣功、攝影、朗誦、書法、繪畫等多個班級,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只要喜歡就能加入,為志愿服務培養了后備力量。”老年體育工作者高潔說。
在“全國老年人體育銀齡行動”志愿服務宣傳片的拍攝中,總局老年大學的老體育人,以行動詮釋著老年體育志愿服務的深層內涵。她們的舞步里躍動著不滅的體育魂:每個動作的精雕細琢,是刻入骨髓的精益求精;每個定格姿態,延續著對“更高”的執著;每串連貫舞步,激蕩著“更強”的信念。
以舞為媒,她們播撒積極生活的火種,讓銀發歲月綻放活力光彩。體育精神因志愿服務扎根社區,志愿服務因體育精神更有力量,二者交織成網,為老年體育事業鋪就溫暖前行的路。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