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顧 寧文/圖
很多人為了減脂,可能會選擇在健身房里跑步、跳操、擼鐵……然而當體重和身形遲遲沒有變化時,不妨改變一下自己的選擇,嘗試“古法健身”。在安徽,一句“虎鹿熊猿鳥,減脂煩惱少”,正悄然引領健康塑形新風尚,它指向的正是神醫華佗創編的千年養生瑰寶——華佗五禽戲。這套古老功法模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穩、猿之靈巧、鳥之輕捷,正成為現代人輕松享“瘦”的秘密武器。
數據顯示,我國成人超重率已達34.3%,肥胖率超過16.4%,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同樣嚴峻。在健身房辦卡后淪為“沉睡會員”、節食減肥陷入“反彈怪圈”、高強度運動導致關節損傷……無數人在減脂路上屢屢碰壁。而在這一背景下,融合中醫理論與養生智慧的傳統功法華佗五禽戲,正以創新姿態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破解“減脂難堅持、易反彈”痛點的利器。
為何“五禽戲”讓減脂“煩惱少”?其一,模仿動物形態,讓運動本身充滿游戲般的樂趣。想象自己如猛虎般撲縱,似靈鹿般伸展,像憨熊般沉穩晃動,若猿猴般輕盈跳躍,同飛鳥般平衡展翅——運動趣味性消除了健身者的心理負擔,讓“動起來”不再需要咬牙硬撐,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并長期堅持。其二,五禽戲非單純肢體運動,它要求動作、呼吸與意念三者協調統一。這種深度的身心投入,能有效平復焦慮,顯著緩解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壓力。而壓力正是誘發“壓力性進食”和脂肪堆積的元兇之一。身心舒暢了,“管住嘴”自然更輕松。其三,五禽戲作為一種溫和的養生運動,其精髓在于細水長流,避免了高強度運動后因難以堅持而導致的體重反彈,真正實現了可持續減脂與健康管理。
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動實施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教育部、體育總局等16部門發起的“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近年來,亳州市文化旅游體育局積極推廣普及華佗五禽戲,開展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華佗五禽戲工間操活動,以及“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活動,通過社區推廣、校園干預、文旅融合等模式,讓千年非遺煥發現代生命力。在亳州職業技術學院,五禽戲被納入體育課必修內容,學生們穿著統一的練功服,在操場上演練“熊運”“鳥飛”,一招一式頗有章法。該校體育教師介紹:“以前學生體質測試合格率不到80%,引入五禽戲教學后,這個數字提升到92%,學生們的專注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也明顯增強。”
不僅在校園,五禽戲進社區的成效同樣顯著。合肥市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五禽戲納入慢性病管理方案,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定制簡化版功法。65歲的高血壓患者王大爺堅持練習半年后,血壓波動幅度減少,降壓藥劑量減半。“以前覺得養生就是‘少吃藥、多睡覺’,現在才明白,跟著老祖宗的法子動起來,身體才能真的硬朗。”社區醫生表示,五禽戲的推廣讓慢性病管理從“被動服藥”轉向“主動健康”,患者的依從性大幅提升。
五禽戲的復興呼應了當代人對健康本質的重新審視:體重管理不再局限于熱量加減,而是身心的和諧。當白領在辦公室模仿“熊晃”緩解久坐疲勞,當小學生通過“猿摘”訓練專注力,當產后媽媽用“鳥飛”恢復體態,傳統功法已演變為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生命觀。這種“以柔克剛”的健康哲學,與當下流行的“極簡主義”“可持續生活”理念不謀而合——減脂不必與身體為敵,而是要學會與自然共生。
在亳州市薛閣社區展演活動中,五禽戲愛好者胡女士不禁感慨:“我們練的不只是招式,更是找回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感。”
減脂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與其在痛苦中反復掙扎,不如從華佗千年的智慧中尋找答案。“虎鹿熊猿鳥”不僅是一套動作,更是一種充滿樂趣、關照身心、可持續的健康生活哲學。穿上舒適的運動服,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今天就開始你的“五禽戲”減脂之旅吧!晨起模仿猛虎撲食喚醒活力,午休學靈鹿舒展緩解疲憊,睡前練飛鳥展翅助眠安神——讓模仿生靈的靈動,驅散減脂的陰霾,在愉悅的律動中,遇見更輕盈、更健康的自己。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