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蕾文/圖
“安代舞最初是治病的舞蹈,現在是牧民的快樂密碼。我們想讓全國看到,安代舞不只有豪邁,還有‘松肩晃手’里的生活智慧。”安代舞傳承人山虎說。
日前,由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中國農民體育協會主辦的2025年全國老年人體育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舉行。活動中,內蒙古代表隊的8名農牧民隊員,將草原的獨特風情帶到了北川。在這支由農牧民組成的安代舞表演隊伍中,最年長者68歲。
400年古老歌舞煥發新生
安代,這一以祈福消災、祈愿愛情美滿為主要內容的原生態歌舞,歷經了近400年的傳承與發展。安代舞通過說、唱、跳等形式,生動展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其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深入人心,現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2006年,安代舞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庫倫安代舞入選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
庫倫旗老年人體育協會將安代舞與現代健身、社交元素創新融合,致力于打造鄉村文化品牌,通過舉辦全旗老年人安代舞健身大賽、千人展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安代舞成為老年人日常鍛煉的重要方式。庫倫旗老體協烏蘭牧騎團隊深入鄉村積極推廣,讓這一古老藝術重煥生機,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文化載體和經濟引擎。
從“活化石”到現代特色品牌
據庫倫旗副旗長于明明介紹,安代舞被選為特色品牌,有著多方面的深遠考量。首先,其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濃郁的民族特色。庫倫旗作為安代舞的發源地,享有“中國安代藝術之鄉”的盛譽。安代舞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集歌、舞、樂于一體的蒙古族文化瑰寶,被譽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它不僅是國家級非遺,更是草原人民精神文化的關鍵載體,高度契合國家“文化強國”和“鄉村振興” 戰略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要求。其次,安代舞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與突出的健康價值。作為一項集藝術性和健身性于一體的傳統舞蹈,其明快的節奏和舒展的動作深受群眾喜愛。再者,安代舞是北疆文化的重要藝術載體。其豪邁奔放的藝術表現形式,生動展現了北疆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深刻詮釋了團結奮斗、守望相助的時代內涵。通過“踏歌而舞”的群體性藝術特征,安代舞不僅架起了情感交融的橋梁,更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紐帶。
“在庫倫旗,每天參與安代舞鍛煉的群眾規模達3000余人,以安代舞形式呈現的廣場舞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安代舞還被納入中小學課間操體系,覆蓋學生群體達1.5萬人;以安代舞為載體的蒙醫安代療法,是傳統醫學中極具特色的身心同治療法,將舞蹈、音樂與蒙醫療法理念深度融合,在調節身心健康方面發揮出獨特價值。”于明明說。
庫倫旗老體協組織千人安代展演,關鍵在于構建三級聯動網絡與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庫倫旗建立了覆蓋旗、鄉、村的組織體系,依托全旗150多個文藝團體和上萬名骨干,形成了高效的執行網絡。專業輔導員提供定點指導,由隊長負責日常訓練和活動組織。
庫倫旗老體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安代舞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健身娛樂方式,庫倫旗通過‘線上+線下’立體化宣傳推廣,將其精心打造成為一項惠及全民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動,充分激發了基層群眾的參與熱情。”
“帶不走”的文藝隊 “活起來”的安代舞
“既強健群眾體魄,又活化非遺傳承,安代舞融入大眾日常文體生活,實現了健康促進與文化振興雙贏。”于明明說。
庫倫旗老體協烏蘭牧騎團隊年均開展下鄉演出100余場次,深入基層挖掘民間文化寶藏,創作融入長調、呼麥等非遺元素的精品節目,通過生動的藝術表達讓理論宣講“活起來”,讓政策解讀“動起來”。團隊通過創作文旅宣傳作品、培養本土文藝人才等“傳幫帶”活動,既為鄉村旅游代言引流,又為鄉村文化振興培育了一支“帶不走”的文藝隊伍。通過安代文化“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等活動,深度推進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帶動鄉村特色民宿等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從古老的傳統儀式舞步,到鄉村振興的文化引擎,安代舞成為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典范。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