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傅瀟雯
“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冰雪運動的魅力,一起傳承奧運精神,為綠色未來加油!”來自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小學的宋梓萱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向大家發出了倡議。日前,“冰雪向未來”綠色奧運藝術作品展和奧運文化小記者特色活動在“冰絲帶”舉行,活動旨在傳播奧運文化,傳承奧運精神,推進冬奧遺產可持續利用與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的融合。
“看到國家速滑館的環保設計后,我想到了奧運五環把全世界連在一起,綠色奧運也讓我們和大自然手拉手。”來自人大附中實驗小學的譚梓皓在談及創作靈感時說。他創作的《絲帶飛揚,綠色發展》以其獨特的創意入選此次綠色奧運藝術作品展。
據了解,綠色奧運藝術作品展活動以“綠色奧運”為主題,組織青少年通過藝術創作展現創新思維和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播奧運文化,傳遞可持續發展理念?;顒訌谋本┦姓骷?00件藝術作品中精選了75件優秀作品在“冰絲帶”進行集中展示,作品涵蓋了書法、繪畫、手工及AIGC數字藝術等多種形式。
來自北京電廠路小學的洪一航同學對“冰絲帶”的這項黑科技制冰技術非常感興趣。他說,“冰絲帶”近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碳排放趨近于零,相比傳統的氟利昂制冷劑,每年碳排放減少2.5萬噸,超過種植120萬棵樹所實現的碳減排量,冰場制冷所產生的余熱經過回收轉化再利用,一年可節省約200萬度電,相當于北京6000余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
在奧運文化小記者活動中,特約小記者走進了“冰絲帶”,與場館工程師、講解員、志愿者和游客進行交流,并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上冰體驗,感受滑冰的樂趣。小記者們將以青少年視角,從冬奧科技、人文故事、奧運精神、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等角度切入,講述奧運故事,成為奧運文化的傳播小使者。
截至目前,“冰雪向未來”系列活動已累計邀請了來自北京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少數民族學校、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冰雪運動特色校,以及山區學校的上萬名中小學生走進冬奧場館,舉辦了北京市冰雪運動特色校及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校長論壇、綠色奧運研學課堂、綠色奧運藝術作品展、奧運文化小記者、京津冀中小學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未來還將開展綠色奧運進校園活動,在助力后冬奧時期冰雪運動的持續普及和奧林匹克教育縱深發展的同時,為冬奧遺產可持續利用注入新活力。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