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資料圖)
本報記者 楊 旸
隨著夏季的到來,許多運動愛好者放棄了白天運動,選擇夜跑——既不用忍受毒辣的太陽,還能放松身心、鍛煉身體。
夜跑是一種健康時尚的健身方式,晚上,身體已經完全活躍,肌肉和關節不再僵硬,也有助于進行更加強度的訓練。要提醒的是,盛夏時節,氣溫偏高,鍛煉方式不當,當心健康隱患“找上門”。
“最近白天很熱,晚上比較涼爽,正好適合鍛煉。”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街道慧忠里小區的張斌每天晚上都會在家附近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上5公里,像他一樣在奧森夜跑的小區居民不在少數。“但是也有問題,七八點鐘是高峰期,有時候跑得速度比較快,再加上夜幕降臨,視線不清晰,迎面走來一個低頭玩手機的路人,躲避不及時很容易撞到。”張斌提醒大家,夜跑時一定要選擇安全、熟悉的路線,盡可能選擇有攝像頭監控的區域,避免人跡罕至、缺少照明的線路。“出發前最好將路線告訴親近的人,跑步時間不要太晚,可以找個同伴一起跑,互相之間能有個照應。”張斌說,夜跑時不要戴耳機,夜晚視線辨識能力、反應能力相對與白天來說較弱,反而聽覺會變得更加靈敏,如果夜跑族在晚上跑步時帶著耳機,容易忽視外界環境,不能及時發現道路上的變化,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夜跑有很多安全注意事項。”有近10年夜跑經驗的李生名告訴記者,首先要做好熱身,包括輕松的有氧運動和針對主要肌肉群的動態拉伸。可以開始于快走或慢跑,然后進行一些動態拉伸,如腿擺、臀部旋轉等,以增加肌肉的靈活性和血液流動。牽拉是讓肌肉“熱身”,提高肌肉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跑步后的牽拉則應該是靜態的,目的在于幫助肌肉放松,減少肌肉緊張和酸痛,加速恢復過程。跑步后可以進行抬腿拉伸、腿后肌群拉伸等。這些放松活動有助于減少乳酸的積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恢復過程。
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病人數達到3.3億,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4.4萬。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如冠心病、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控制不好,以及長期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熬夜等造成心臟負荷增加,再用夜跑去“刺激”心臟,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對此,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三病區副主任醫師董靜說:“高溫時去夜跑,風險明顯增加。人代謝旺盛,能量消耗增加,出汗后,血容量減少、電解質減少,尤其是鉀很低的話,低鉀血癥容易造成室顫。跑步強度高時,交感神經興奮,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引起痙攣,出現惡性心率失常。有的人跑完想馬上進入空調房或沖個涼水澡,這樣也不好。”
董靜表示,戶外高溫時,可暫緩運動或改為有空調的室內運動,并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跑步是為了健康,找一個適宜的溫度、時間、強度。身體不舒服,乏力、悶氣、上不來氣,該停就停。不要透支身體,不要抱僥幸心理‘我還年輕’,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適量運動,對潛在心血管病風險控制好。定期體檢,發現危險因素提早干預,出現癥狀及時就醫,不要延誤。”董靜說。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