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輝
望城區千龍湖、銅官窯景區,雨花區石燕湖景區,長沙縣?陶公廟碼頭,瀏陽沙市鎮、官渡鎮……從5月底開始,湖南長沙多地舉辦了龍舟賽,既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龍舟好手組隊逐浪星城,更有廣大市民游客棹影斡波,一試身手。整個長沙的水面呈現出“百舸爭流”“千龍競渡”的熱烈景象,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歡呼與激情。
踏浪爭先 近百支龍舟隊比拼
6月9日至10日,“千龍龘龘‘粽’橫瀟湘”2024年長沙市龍舟邀請賽暨望城區端午龍舟文化節在千龍湖生態旅游度假區舉行。全國多地近百支龍舟隊劈波斬浪,上演了“速度與激情”的比拼。
此前,一則南京公安龍舟隊叫板長沙龍舟賽的視頻走紅網絡,“拿不到冠軍,游回南京”的豪言壯語點燃了各支龍舟勁旅的熊熊斗志。長沙各地龍舟隊紛紛應戰,喊出“贏噠小龍蝦,輸噠不回家”,讓這場龍舟賽備受各界關注。
“湖南不愧是龍舟文化的發源地,大家的熱情直接把氛圍感拉滿了!”賽后,浙江紹興龍舟隊領隊蔣作宇分享他的感受,“湖南的龍舟和紹興有很大不同。紹興河道狹窄,所以龍舟身形較為狹長,我們把傳統龍舟叫做‘泥鰍龍舟’。千龍湖水面開闊,無論是賽道還是環境,都相當不錯。”
熱度爆棚?龍舟火遍全網
5月28日,在長沙市瀏陽河沿岸,今年首場民間組織的龍舟“收標”邀請賽舉行,火炬村、鴨子鋪、侯照、潭陽洲等地的近20條龍舟匯聚?灣,開展自由競渡。在沒有任何官方宣傳預告的前提下,當天晚上4個小時,瀏陽河沿岸便有3萬人到場觀賽。
年輕人對傳統龍舟賽的喜愛是推動龍舟賽火爆“出圈”的重要推手,這背后又與傳播方式的加持密切相關。網絡直播、短視頻、無人機航拍等多種形式的呈現,不僅將龍舟賽的氣氛推向高潮,更讓其具備觀賞性和娛樂性,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參與其中。僅5月28日晚瀏陽河沿岸的這場龍舟“收標”邀請賽,在自媒體網紅直播間全網觀看量就突破千萬。
傳承“非遺” 瀏陽龍舟后繼有人
6月8日,隨著龍舟入水,萬眾期待的龍舟賽在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拉開帷幕。發令信號響起,龍舟猶如離弦之箭,飛速前進。劃手們奮力揮槳,動作整齊劃一,你追我趕激起無數水花。兩岸觀眾吶喊助威,加油聲此起彼伏,氣氛十分熱烈。
除了沙市鎮,瀏陽官渡更是龍舟“重鎮”,自1991年以來,這里舉辦了多屆龍舟賽事,官渡賽龍舟已成為長沙市級非遺。
“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兩支隊伍,現在每年端午比賽,7個村都有龍舟隊參賽。”作為瀏陽賽龍舟的非遺傳承人,75歲的袁耀輝欣慰地表示,盡管現在娛樂方式多元化,但人們對龍舟賽的熱情有增無減,尤其是年輕人的參與度越來越深。
今年,這條代代傳承的鄉里龍舟,也作為瀏陽的代表在望城千龍湖大展風采,與眾多龍舟隊一決高下。
以賽興城 文體旅商融合發展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端午假期,長沙市共接待游客391.02萬人次,游客總花費達32.13億元。光是望城千龍湖就吸引了近9.5萬人次到場觀賽。在觀看龍舟賽的同時,市民游客還近距離欣賞了長沙窯陶瓷燒制技藝展示,體驗捏面人、漆扇、糖畫、靖港紙扎等多種非遺項目,進一步滿足了大眾文化消費“需求量”、釋放文化事業“正能量”、帶動旅游產業“人流量”。
同在望城的銅官窯景區,在端午期間舉辦了“第三屆仲夏漢唐節”,令人仿佛步入大唐盛世。除了精彩萬分的“龍舟競演”,長達20米的天工開物展示長廊,傳統的風車、魯班凳、木牛流馬等物件,讓游客感受祖輩留下的驚人“手藝”;包粽子、擲香包、蹴鞠等傳統民俗活動,讓游客沉浸式體驗節日樂趣。
作為湖南省最大的群眾性賽龍舟基地,每年有十幾萬游客在石燕湖賽龍舟。今年端午,景區面向游客,開展每天兩場“龍舟競渡”活動,游客免費報名參與,500余人在石燕湖上飛舟競渡。
這個端午,長沙讓廣大市民游客看到了歷史文化歷久彌新,體育賽事精彩紛呈,特色旅游魅力彰顯。小小一條龍舟,成為展示長沙開放、包容城市形象的大舞臺,助力長沙市的紅色基因、歷史底蘊、生態資源和體育產業有機融合,宣傳、展示著長沙這座宜居幸福之城,吸引著更多人共享星城之美。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