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隊伍在比賽中競逐。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本報記者 軋學超
鼓聲雷動,龍舟競渡,飛槳如翼。端午節期間,全國各地進入“龍舟時間”。一場場精彩絕倫的龍舟賽,讓人們沉浸式體驗了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此同時,各項龍舟活動大力宣傳運動安全知識,提高群眾安全防范意識,讓人們了解龍舟活動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降低龍舟活動風險。
讓“燃”的力量同頻共振
嶺南有句俗語:“四月八,龍船兜底挖。”四月初八這天,要把深埋在水下的龍舟挖起,名為“起龍”,與“起龍”對應的則為“藏龍”,將龍舟沉放水底,能防止船身腐化開裂,來年再度“喚醒”,寓意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蒸蒸日上。在貴州銅仁,“起龍”前還需舉行“請龍”儀式,張燈結彩、舞動草龍,熱鬧非凡;在福建漳州,比賽前,參賽龍舟要在江上舉行儀式,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傳遞著傳承家風、團結奮進的集體意識。“起龍”儀式也是每年端午系列龍舟習俗的開端。
更“燃”的還是龍舟賽本身。在廣東佛山“飚船”大賽上,25米長的龍舟在寬度不足6米的狹長水道中過彎、折返,參賽隊伍需操控滿載的龍船,在快速轉彎和避障過程中展現技術與力量。同樣是在廣東,東莞更是開啟了端午“最長龍舟月”,推出了4場大型龍舟賽事活動、40多項龍舟主題活動。海南、湖南、江蘇、浙江和江西等地的端午龍舟活動也持續輸出,龍舟選手奮勇拼搏的精氣神,成為人們端午假期同舟共濟、齊心合力的團結號。
千舟競發,端午賽龍舟、觀龍舟,要的就是向上的氛圍感,要的就是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數據顯示,今年端午賽龍舟熱度環比上漲133%,不少游客奔赴廣東佛山一睹疊滘“龍船漂移”盛況,直接帶動佛山熱度增長100%。多個小城也因龍舟而被人們熟知,打出城市名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各地的龍舟活動全面加強了安全管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促進了龍舟活動協調有序,健康發展。
“南舟北移”“水陸兩棲”百舸爭流
近年來,“南舟北移”已成為龍舟運動的熱詞,從空間上看,過去更多在長江以南地區的龍舟活動,早已開始向北擴遷。在這個端午節,天津沿著海河、山西太原順著汾河流域開展龍舟賽,觸摸城市文脈。在吉林舉行的2024“龍行端午·同舟共濟”全國龍舟邀請賽、第12屆全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也同步開賽。活動現場還進行了皮劃艇、帆板、水上飛人等水上項目表演和舞龍舞獅、踩高蹺、花棒秧歌等傳統項目展演,并設置有美食區、商貿區、民俗體驗區、游戲互動區等群眾文體活動展演。
龍舟運動不僅從南走向北,還從水上走向了陸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大學東路街道在端午節期間舉辦了“弘揚端午文化·傳我濃情粽香”趣味運動會,特別設置了陸地龍舟比賽項目,巧妙地將端午節傳統習俗與趣味運動相結合,讓人們在參與運動的同時,了解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想要把賽事辦出亮點、辦出特色,既離不開精彩的比拼,更離不開全面到位的服務和安全保障。記者了解到,在每個端午龍舟活動現場,都會有醫護團隊、救護車及水上救援隊駐守,保障活動現場人員的健康安全,如遇突發情況第一時間救援、送醫,為賽事活動圓滿舉辦提供應急保障。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承載著我們對文化的傳承、對生活的熱愛,就是這樣從北到南,從一地到全域,從水上到陸地,各地開展的“龍舟+旅游”“龍舟+文創”“龍舟+集市”等活動和多項龍舟賽事,多領域開花,讓龍舟運動在這個端午節高頻“出圈”。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