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4年成都市紀念“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72周年暨世界自行車日活動在成都非遺博覽園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成都市體育局、成都市體育總會主辦,成都市全民健身中心、青羊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承辦,四川省老車迷自行車俱樂部協辦。活動現場共吸引到黨員先鋒隊、環衛人員、醫務人員、市民代表等共計400余人參加,大家在成都非遺博覽園內的綠道上暢快騎游,參加世運會項目體驗,盡享運動帶來的快樂。
本次活動是2024年成都市紀念“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72周年主題系列活動之一,到6月10日前后全市將陸續舉辦20余場次題詞紀念活動,在初夏的成都掀起新一輪的全民健身熱潮,助力成都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
題詞指明方向 成都運動潮涌
72年前,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上,毛澤東揮毫寫下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2個大字。題詞深刻地指出了體育運動和增強體質的內在聯系,明確規定了中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必須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目的和任務,為新中國體育事業指明了方向。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強國建設,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成都市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當前,成都正在加快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力爭到2025建成世界賽事名城。過去幾年,成都體育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扣世界賽事名城建設戰略目標,將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作為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不斷豐富運動健身產品供給。體育場館、設施不斷豐富,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多彩,各類運動蓬勃開展,市民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提升。據統計,2023年成都市年均開展全民健身活動5000余場次,全市體育人口達970萬。《2023年成都市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2023年全市總體體質達標率比例為94.88%,較2022年的94.61%提升0.27個百分點,成都人的體質達標率再創新高。
紀念活動豐富 共享運動美好
據悉,2024年成都市紀念“發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題詞72周年暨世界自行車日活動與世界運動會緊密結合,活動以“2+5+N”的配套模式展開。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選擇將題詞72周年紀念活動與世界自行車日活動結合進行,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行車不僅是綠色、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也是時下成都最流行的運動方式之一。據統計,2023年成都市日均共享單車騎行人數高達220萬人次,100公里的環城綠道子開放以來,騎行人數累計早已經超千萬人次,成為市民日常打卡、騎行健身的熱門目的地,成都也因此博得了“中國騎行之都”的美名。該負責人介紹,世界自行車日活動僅僅是成都市紀念“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主題系列活動之一,后續還將舉辦更多其他項目的紀念活動。
活動現場,極限自行車表演專區吸引了眾多自行車愛好者圍觀,荷氏籃球、橄欖球投擲、飛盤、軟式曲棍球、射箭五個世運會項目專區,市民積極參與興致勃勃。10:10隨著發令號響起,參加活動的市民騎著自行車馳向寬闊的綠道,或急速飛奔,或悠閑愜意一邊騎行一邊觀看博覽園的美景……成都非遺博覽園因運動熱鬧非凡。參與活動的市民,在綠道和世運專區之間不斷往返。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活動的舉辦不僅是為了進一步推動自行車運動在城市的發展,同時也是倡導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通過活動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健身,不斷提升身體素質,身體力行“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為成都體育強市、四川體育強省、中國體育強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希望在未來的時間里,能有更多的市民騎行天府綠道,盡享“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共繪“美麗成都”新篇章。
匯聚體育力量 共建文明城市
體育促包容,增強文明自信。5月,2024湯尤杯、2024年中國體博會剛剛精彩落幕;6月,成都又將舉辦2024國際籃聯三人籃球大師賽等一系列高水平國際、國內重大賽事。眾多賽事接踵而至,不斷豐富市民文化體育生活的同時,也給廣大市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活動現場,4位市民代表發布了《文明觀賽倡議書》,在倡議書中,4位代表提出“文明觀賽,遵規守紀”“熱情觀賽,文明有禮”、“環保觀賽,綠色低碳”、“安全觀賽、平安有序”的號召。希望廣大市民在觀看比賽時,尊重參賽人員,不影響他人。自覺投放垃圾,維護場地清潔,共同負責。注意個人安全,不參與危險行為,尊重他人安全,保持環境和諧有序。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辦賽”“營城”“興業”就是為了更廣泛的惠及廣大市民,讓市民充分享受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帶來的福祉。而廣大市民在參與賽事、活動時,更應該做文明市民,展示全國文明城市市民的魅力和風采。在倡議書的最后,4名市民代表說:“建設文明城市,離不開我們每一位市民的積極參與。以文明的行動,共同參與維護良好的體育比賽環境,將對體育運動的這份熱愛傳播到成都的每一個角落。”(圖文/成都市體育局)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