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弓學文
從2017年項目加入奧林匹克大家庭,到巴黎奧運會一飛沖天,中國自由式小輪車如同冉冉上升的新星,綻放出璀璨光芒,實現了奧運奪金歷史性突破。
短短七年間,中國自由式小輪車實現了從“不可能”到“無限可能”的歷史性跨越。雖然與歐美等國家相比起步晚、經驗少,但中國自由式小輪車始終追逐無限可能。這一切源于項目找到了一條適合國情的體育發展道路,尤其是備戰巴黎奧運會期間,由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與四川省體育局共建國家集訓隊,新型舉國體制的探索成為中國自由式小輪車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勇攀高峰的制勝法寶。
2023年全國體育局長會議強調,加快推進競技體育領域改革,創建新型舉國體制,堅持“開門辦體育”,積極引入市場、社會組織、院校、企業參與競技體育發展,繼續深化創新總局與地方、院校、協會、企業共建國家隊模式,提升各省(區、市)體育部門在奧運爭光任務中的參與度、責任感和榮譽感。
新型舉國體制為中國自由式小輪車項目發展加裝了新引擎,為實現歷史性突破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也是中自協與地方深入貫徹國家體育總局深化體育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切實舉措。
“中國自由式小輪車基礎差、底子薄,無緣東京奧運會,因此在備戰巴黎周期,發展非常困難。”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主席崔大林表示。四川自由式小輪車隊在全國屬于率先發展項目的省份之一,在陜西全運會、二青會等賽場初露鋒芒,雖然具備一定實力,但缺乏國際比賽經驗。
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踐行開放辦國家隊理念,充分調動地方體育部門和社會力量參與備戰積極性,雙方資源共享、共建同管,實現雙贏,“國省共建”模式由此產生。崔大林說,自由式小輪車在巴黎奧運會取得的歷史性突破,源自傳統國家隊管理體制的變革和創新,是項目發展多元化的一種措施,是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的現實性成就。
凝聚多方力量 共推項目發展
即便中國自由式小輪車無緣東京奧運會,這個新興項目不被大家看好,但中自協從中看到了一絲曙光。在崔大林看來,跳水、體操等技巧類打分項目與自由式小輪車的競賽規則和理念不謀而合,中自協堅信這一項目蘊含著很大機遇,所以下定決心,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全力以赴去拼。
在陜西全運會賽場,全國各省區市的車手以亮眼表現為業內人士送上了“意外之喜”。與此前一個多月的東京奧運會比賽相比,大家認為如能發揮全運會賽場的表現,中國選手具備爭奪奧運會前三名的實力。
于是,“國省共建”國家隊于2022年正式開啟,隨后的發展歷程也成為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縮影。
組建由全國各地人員構成的教練組、聘請“強大外援”丹尼爾執教、連續外賽外訓接軌國際先進水平……在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道路上,許多“第一次”見證了中國自由式小輪車的飛速跨越,同時也構建起參天大樹的發達根系,成為中國自由式小輪車在短短兩年間不斷突破自己、向上發展的堅實底座。
在競技體育領域,中國自由式小輪車不但單兵作戰能力強,同時也形成了強大的集團優勢。中國車手在2022年、2023年的國際賽場初露鋒芒,不但在多站世界杯賽場奪冠,還在2023年世錦賽展現出集團優勢——孫思蓓、周惠敏分別奪得銀牌和銅牌,范梓慧、鄭倩和鄧雅文排在第四至第六。
場地設施作為項目發展的基礎,同樣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四川自貢市職業技術學校的世界級自行車運動訓練場館——西南自行車運動中心拔地而起。該場館群并不單為小輪車而建,還包含場地自行車館、泥地競速小輪車場、室外自由式小輪車場和一座世界一流的自由式小輪車館。基建方面的“中國速度”也為中國自由式小輪車的發展爭取了時間。
合作共贏 在創新中嘗試
在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道路上,中國自由式小輪車就像在烹飪一道沒有菜譜的佳肴,一切都在嘗試,一切都在創新。不論是訓練模式還是國家隊管理,都需要打破常規。
由中自協與四川省體育局合作共建的中國自由式小輪車隊,隊員來自五湖四海,其中孫佳琪、孫思蓓、鄧雅文都具備在國際賽場爭金奪銀的競技水平。她們你追我趕,奮勇向前,共同成長。
中自協的熊鑫擔任國家隊領隊,四川省自由式小輪車隊主教練吳丹擔任國家隊主教練,丹尼爾任國家隊外方主教練。這支國家隊在組建之初就確定原則:在開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核心是為國爭光。“國家隊隊員所在的每個省份都可以派一名教練過來輔助訓練。”吳丹說,競技體育用成績說話,無論是日常參賽,還是最終的奧運出征,運動員選拔過程都嚴格按照成績排名,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
在資金支持方面,“國省共建”國家隊在四川集訓期間的花費由四川省體育局負責。隊伍外訓外賽期間,由每名隊員所在的省份負擔相應費用。據不完全統計,四川在備戰巴黎奧運會期間共投入資金超過800萬元。
最終在巴黎奧運會上,孫佳琪、鄧雅文順利闖入決賽,鄧雅文頂住壓力憑借高難度動作獲得金牌。五星紅旗高高升起,這一幕也成為成功探索新型舉國體制道路的見證。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