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女雙組合古麗潔乃提·阿迪克尤木(前)/趙佳穎在出發訓練中。中國雪橇隊供圖
梁 琰
盛夏的北京酷熱難耐,進入位于延慶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冰屋訓練館卻需要身穿長袖外套,才能抵抗寒冷。今年冰屋訓練館提前至7月初開放,中國雪橇隊已經在此完成了4周的出發訓練。訓練館內擺放了一塊黑板,黑板上記錄著隊員們每次出發訓練的具體成績數據,以及上賽季、本賽季的個人最佳出發成績。一個月的訓練結束后,中國雪橇隊所有運動員都在出發方面突破了個人最佳。
冰屋提前開放,為隊伍備戰米蘭冬奧會打出了“提前量”。中國雪橇隊中方主帶教練闞樾介紹道:“今年我們可以提早進入到專項的環節,能夠盡早發現一些技術上或者是體能上的不足,還有一定的時間去彌補,如果都堆積在賽季開始后,那時候再臨時改變技術就會有些困難。”闞樾表示,提前進入專項訓練后能夠突破個人最佳,還得益于上個賽季隊伍做好了體重保持、控制肌肉流失的工作,運動員在賽季集結之初的起點略高,本賽季的訓練效率由此提高。經過了三個多月的體能訓練,每位隊員的體能KPI(關鍵績效指標)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科學訓練始終貫穿雪橇隊夏季訓練全過程。“我們的體能訓練內容根據專項動作所需肌肉能力而制定,這樣才能在實戰中把體能和專項訓練成果整合在一起,做出一個完整的動作鏈表現。”闞樾表示。雪橇隊在7月的4周里,每周為隊員們安排兩次冰屋練習,每次進行8輪出發訓練,前三輪運動員投入大約85%的能力,主要目的是體會動作改進點,隨后是兩次100%的出發練習,檢驗動作改進效果,簡單休息過后,大家還要進行3輪的團體接力出發訓練。除此之外,營養師的引入對體重控制、提升運動表現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雪橇比賽時運動員是躺臥狀態,如果想通過視覺判斷賽道狀況,他們需要起身,而起身是會影響速度的,所以大家要不斷克服心理恐懼,用感覺來掌控雪橇。”前雪橇運動員、現雪橇隊助理教練黃葉波介紹道。因此,心理訓練也是雪橇隊員訓練中的重要一環。6月初,隊伍特意安排了在河北秦皇島基地的轉訓調整周,依托秦皇島基地的設施,雪橇運動員站上高臺進行跳水訓練,減輕他們的心理恐懼。
此外,隊員們還在秦皇島參加了三次心理課程,在心理老師的引導下暢所欲言。“隊員們都說有一定收獲,解開了心里好多的不解和疑惑。”闞樾表示。
8月4日開始的這一周,雪橇隊將進行短暫的調整。接下來他們將在延慶冰上基地利用扒冰速率練習器、平面冰場等場地設施進行不同需求的專項訓練。9月,雪橇隊將再次回到冰屋,為賽道滑行訓練做好充足的準備。
審核:張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