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教學"填補專業(yè)教師缺口
“手腕發(fā)力要穩(wěn),傳球后迅速跑位!”在琿春市第一小學的體育館內(nèi),延邊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支教志愿者范元祺正帶領(lǐng)學生進行手球訓練。手球隊里過半的學生由籃球項目轉(zhuǎn)項而來,這讓籃球?qū)m棾錾淼姆对饔辛撕芎玫慕虒W施展空間。“手球與籃球的基礎技能相通,在課堂中可以教授學生許多新穎的體能訓練方法和技戰(zhàn)術(shù),能很快適應并投入教學。”他在介紹支教工作時說道。

去年,該校斬獲延邊州中小學手球比賽小學女子組冠軍。作為學校的專職體育教師,趙長虹坦言,支教志愿者的到來分擔了很多細碎的教學訓練任務,極大緩解本校體育師資不足的問題,同時又提升教學訓練的多樣化。
一堂排球課背后的雙向奔赴
琿春市第二實驗小學排球館內(nèi)擊球聲不斷,多名小隊員在志愿者張皓添指導下進行訓練。體育支教志愿者張皓添的到來,緩解了學校排球項目50多名隊員的教學壓力。他在訓練課程中融入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教學,深受學生喜愛。
張皓添與體育支教結(jié)緣始于新聞報道。“最初是從新聞中了解到西部及邊疆地區(qū)師資匱乏的報道,看到當?shù)貙W生臉上流露出的對知識的渴望,這深深打動了我,從而萌生了成為一名體育支教志愿者的信念。”在日常支教課程中,是學生的微笑和純真,讓他對今后的道路更加堅定且充滿信心。
學校副校長兼任體育教師王海男介紹,擁有2900余人在校生的學校僅有11名專職體育教師,體育支教志愿者的加入緩解了師資不足的問題。青年志愿者們帶來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生動教學方式,也讓學生們更好地融入到體育課程中。
學校操場上的武林秘籍
在安圖縣兩江鎮(zhèn)中心小學的操場上,體育支教志愿者尚天賜因地制宜克服專業(yè)教具不足的情況,結(jié)合自身學習經(jīng)驗和網(wǎng)上獲取的知識,利用粉筆在跑道劃出階梯訓練標識,用礦泉水瓶擺設障礙賽道。這位吉林體育學院武術(shù)專項的志愿者學以致用,將自身專業(yè)知識帶入校園,開設武術(shù)課堂,他的期望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帶領(lǐng)孩子們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zhì)。
四年播種,青春力量扎根邊疆
吉林省2025年體育支教志愿服務活動由省體育局青少處牽頭,吉林體育學院具體組織實施,分籌備、實施和總結(jié)三個階段推進。全省遴選琿春、敦化、安圖、梨樹、輝南5個縣(市),覆蓋21所體育資源匱乏的中小學校,形成“省級統(tǒng)籌、高校聯(lián)動、縣域落實”的三級管理體系。
自2021年起,體育總局開展了體育支教志愿服務活動,每年組織高校大學生志愿者赴中西部等省區(qū)開展體育支教。4年來,共組織全國50余所高校3216名志愿者赴全國9省(區(qū))112個縣800余所中小學開展志愿服務,直接服務學生人數(shù)超117萬。
(記者 李建男 攝影 王浩)
審核:裴超